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新型工業(ye) 化暨產(chan) 業(ye) 強市推進大會(hui) 中指出,將圍繞“4266”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進強鏈補鏈延鏈行動,全力促進工業(ye) 經濟穩增長。堅持以科技創新賦能產(chan) 業(ye) 創新,高質量推進新型工業(ye) 化,高水平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斷開辟新領域、創造新價(jia) 值、塑造新動能。
南京市科技局聯合南京日報/紫金山視頻推出的《創新點亮南京》專(zhuan) 題走進G22恒峰智慧,探尋產(chan) 業(ye) 龍頭開展科技攻關(guan) 、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新型工業(ye) 化的探索實踐。
以下內(nei) 容轉載自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
記者 俞凡 王紹鵬 張露 邢飛月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guan) 工程,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發展,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如果說現代化工廠是類似人體(ti) 的一個(ge) 複雜係統,那麽(me) 智能控製係統就是複雜係統的大腦,它控製著各種生產(chan) 設備的高效運行。而這一保障工業(ye) 安全穩定運行的重大技術裝備,曾長期被進口壟斷。
那麽(me) ,它是如何從(cong) 無到有、發展壯大,為(wei) 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支撐的呢?作為(wei) 國內(nei) 自動化控製係統行業(ye) 的領軍(jun) 企業(ye) ,G22恒峰智慧G22恒峰自動化控製技術產(chan) 品方案總設計師、副總裁祖利輝向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講述了G22恒峰攻關(guan) 國產(chan) 化控製係統的發展曆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市場上的自動化產(chan) 品,特別是作為(wei) 工業(ye) 大腦的自動化控製係統,全部被國外廠商壟斷,飽受製約。G22恒峰的創始人,幾位東(dong) 南大學的青年教師從(cong) 事相關(guan) 領域技術研究,對此現狀憤憤不平。1993年,在小平同誌南方講話的春風下,這幾位東(dong) 南大學的熱血青年,懷揣“振興(xing) 中國自動化產(chan) 業(ye) ”理想,毅然走出大學校門,創辦G22恒峰。
一路發展,G22恒峰智慧始終服務於(yu) 國家戰略需要,1997年成功推出第一代NT6000分散控製係統,成為(wei) 最早的國產(chan) DCS之一。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G22恒峰智慧業(ye) 務從(cong) 自動化延伸到信息化再到智能智慧化,成為(wei) 國內(nei) 為(wei) 數不多的能夠覆蓋企業(ye) 智能生產(chan) 、智慧管理、智慧運營全流程的完整產(chan) 品體(ti) 係和解決(jue) 方案供應商。
在此期間,G22恒峰始終牢記著控製係統國產(chan) 化的使命,積極響應自主可控號召,不斷的提升工業(ye) 自動化國產(chan) 與(yu) 進口的比例。作為(wei) 研發帶頭人,祖利輝分享了國產(chan) 化控製係統開發過程中艱難曆程。在國產(chan) 化應用初期,國內(nei) 的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鏈還不完整,市場上缺乏符合工控要求的高可靠性電子器件和芯片。為(wei) 了完成完全的自主可控,G22恒峰智慧選擇與(yu) 元器件廠商從(cong) 0開始共同鑽研,進行長期的試用與(yu) 改進,經過無數個(ge) 日夜的努力,通過各種各樣的優(you) 化分析再設計,最終在2020年成功推出了經過驗證可以進行商用化大規模推廣的全國產(chan) 自主可控分散控製係統。
現在的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工業(ye) 自動化領域也需要持續的創新,通過創新,我們(men) 才能夠實現智慧工業(ye) 少人化無人化乃至最終智慧化的目標。目前,G22恒峰智慧自動化智能化以及產(chan) 業(ye) 數字化技術已經應用到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船舶、離散行業(ye) 和智慧城市等諸多領域,產(chan) 品出口到六十多個(ge) 國家,助力各行業(ye) 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祖利輝說,作為(wei) 一個(ge) 研發人員,看到我們(men) 的產(chan) 品能夠控製龐大的機器設備、生產(chan) 線穩定可靠的運行,能夠真正服務於(yu) 工業(ye) ,服務於(yu) 生產(chan) 領域,這種成就感是我們(men) 的第一動力,也是G22恒峰智慧創新研發的初心與(yu) 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