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ye)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2017年11月,國務院印發了《關(guan) 於(yu) 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ye) ”發展工業(ye) 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工業(ye) 互聯網發展323行動”,即三大體(ti) 係、兩(liang) 類應用、三大支撐。2017年底舉(ju) 行的全國工業(ye) 和信息化工作會(hui) 議,將“深入實施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作為(wei) 2018年的一項重點工作並作了部署。2018年2月,經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會(hui) 議審議,決(jue) 定在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立工業(ye) 互聯網專(zhuan) 項工作組。國家一係列密集的政策與(yu) 部署標誌著工業(ye) 互聯網將成為(wei) 2018乃至今後5年內(nei) 智能製造的主旋律。
一、工業(ye) 互聯網是新型製造體(ti) 係中創新的核心要素
工業(ye) 互聯網是以網絡為(wei) 基礎、數據為(wei) 核心、安全為(wei) 前提,推動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ye) 全領域、全產(chan) 業(ye) 鏈、全價(jia) 值鏈中的融合集成應用。
工業(ye) 互聯網實現製造企業(ye) 麵向智能設備和生產(chan) 控製、麵向智能運營和管理決(jue) 策優(you) 化、麵向企業(ye) 協同和供需智能精準交互的三大閉環,構建全麵互聯製造體(ti) 係,引領中國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升級、業(ye) 務創新和發展模式變革。
工業(ye) 互聯網是製造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如同互聯網之於(yu) 消費領域創新變革的意義(yi) 一樣,工業(ye) 互聯網將在新型製造體(ti) 係中扮演核心生產(chan) 力和創新要素的重要角色。
工業(ye) 互聯網的建設需涵蓋生產(chan) 、產(chan) 品和平台等三個(ge) 主要領域。在生產(chan) 領域打造智能工廠和柔性產(chan) 線,形成生產(chan) 係統和信息數據的全麵集成,提升生產(chan) 效率與(yu) 產(chan) 品質量;在產(chan) 品領域打造基於(yu) 物聯網的智能網聯產(chan) 品,提供基於(yu) 產(chan) 品的智能服務,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產(chan) 品價(jia) 值;在平台領域建設麵向產(chan) 業(ye) 集群、區域或行業(ye) 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實現設備互聯、數據集成和應用開發,以及設計、製造和服務資源的雲(yun) 端調度,提供網絡化協同、個(ge) 性化定製等服務。
在行業(ye) 應用方麵,工業(ye) 互聯網根據不同行業(ye) 的特點和發展狀況,可以形成不同側(ce) 重點的展現形式:
工程機械、電力設備、家電等行業(ye) 通過工業(ye) 互聯網實時監控產(chan) 品的運行狀況,開展遠程運維、健康管理等服務;
航空航天、汽車等行業(ye) 借助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將分布於(yu) 全球的設計、研發和服務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大幅縮短產(chan) 品研製周期;
電力、石化、鋼鐵、家電、電子信息等行業(ye) 利用工業(ye) 互聯網的部署,實現對關(guan) 鍵設備、生產(chan) 過程等全方位管控與(yu) 優(you) 化;
家電、服裝、家具等行業(ye) 通過工業(ye) 互聯網實現用戶與(yu) 企業(ye) 產(chan) 品定製服務平台的精準對接,推動用戶與(yu) 企業(ye) 的深度交互。
二、我國推進工業(ye) 互聯網建設麵臨(lin) 的挑戰
由於(yu) 我國工業(ye) 化發展起步較晚,製造業(ye) 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很多企業(ye) 數字化網絡化基礎相對薄弱,從(cong) 發展工業(ye) 互聯網的角度,還有很多的基礎條件需要建立。即使是已經具備一定數字化基礎的企業(ye) ,在數據采集、網絡互聯、數據互通與(yu) 互操作等方麵也往往存在一定困難。這些困難主要表現在:
一、基於(yu) 模型的係統工程方法處於(yu) 起步階段、尚未深入應用;
二、麵向集群的智能製造仿真能力缺失;
三、麵向全產(chan) 業(ye) 鏈協同的研製能力不強;
四、研發數字化未覆蓋全領域、全生命周期;
五、虛擬化研發技術手段不足;
六、缺乏智慧化的需求管理;
七、管理過程缺乏可視化,智能化決(jue) 策能力不強;
八、研發模式的敏捷性、創新性不足,無法實現設計過程自組織、自協同、可重構;
九、技術和產(chan) 品的貨架化能力不足,企業(ye) 內(nei) 部的知識管理存在碎片化、分散化問題,不成體(ti) 係,以知識工程的方式形成的知識條目,無法在技術和產(chan) 品的研發過程中被有效利用。
此外,工業(ye) 數據的知識產(chan) 權和信息安全也是工業(ye) 互聯網建設不得不麵對的挑戰。現在企業(ye) 對於(yu) 自己的生產(chan) 工藝數據有很強的保護意識,哪些數據該進入工業(ye) 互聯網,哪些數據需要保護,如何推動各個(ge) 環節的數據有效流動,需要建立一套自主、安全、可控的工業(ye) 互聯網基礎設施。另外要建立行業(ye) 基礎數據庫和標示,這部分需要政府主導。與(yu) 此同時,營造寬鬆的工業(ye) 互聯網創新氛圍也同樣重要,就像當年發展BAT一樣,讓創新來自於(yu) 民間,政府提供寬鬆的扶植政策。
三、政策利好推動工業(ye) 互聯網高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工業(ye) 互聯網正呈現出應用、商業(ye) 戰略、開放標準、技術路線等統合推動的可喜態勢,進而推動商業(ye) 部署和產(chan) 業(ye) 發展。
當前,工業(ye) 互聯網湧現出幾類典型應用:
一、裝備和自動化企業(ye) 用來集成數據並將工業(ye) 知識軟件化利用;
二、消費品製造企業(ye) 用來對接用戶形成個(ge) 性化定製服務能力;
三、龍頭企業(ye) 匯聚產(chan) 業(ye) 資源,實現應用創新;
四、軟件企業(ye) 集成大數據實現智能分析服務,設計軟件企業(ye) 縮短研發周期,加快產(chan) 品迭代升級等等;
五、信息技術服務企業(ye) 向工業(ye) 場景延伸服務能力,輸出大數據、雲(yun) 計算或設備連接的能力。
與(yu) 此同時,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使得工業(ye) 互聯網具有更多智能的色彩與(yu) 屬性。有的企業(ye) 將人工智能功能係統/架構直接集成到工業(ye) 互聯網架構中;有的企業(ye) 把人工智能算法封裝在工業(ye) 微服務模塊,或是直接在工業(ye) APP裏麵植入機器算法。
2018年,工信部將實施工業(ye) 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工業(ye) 互聯網創新發展一期工程,開展網絡化改造、平台體(ti) 係、安全體(ti) 係、IPv6等集成創新應用。打造安全可控的工業(ye) 互聯網標識解析體(ti) 係、培育跨行業(ye) 、跨領域工業(ye) 互聯網平台、開展百萬(wan) 企業(ye) “上雲(yun) ”行動,培育一批工業(ye) APP、實施互聯網安全防護提升工程,其中廣東(dong) 、江蘇已經在率先行動。
由此可見,國務院指導意見和工信部相關(guan) 政策密集出台,將會(hui) 帶動我國製造業(ye) 與(yu) 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進而形成倍增效應,實現從(cong) 高速度向高質量的轉變,全麵激發實體(ti) 經濟和數字經濟的發展潛能。
四、國產(chan) 工業(ye) 軟件企業(ye) 的下一個(ge) 主戰場
軟件是工業(ye) 的核心,而國產(chan) 工業(ye) 軟件是我國製造業(ye) 的明顯短板,是長期懸於(yu) 我國製造業(ye) 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工業(ye) 互聯網的發展,是我國製造業(ye) 向西方列強吹響的反攻號角,是國產(chan) 工業(ye) 軟件砥礪前行,奮力奪取國內(nei) 國際市場主導權的主戰場。早在2012年,國內(nei) 工業(ye) 自動化與(yu) 信息化行業(ye) 的領軍(jun) 企業(ye) ——G22恒峰股份,研發推出了麵向工業(ye) 互聯網的智能製造平台產(chan) 品慧聯製造平台(SmartLink Cloud)。
慧聯製造平台是G22恒峰股份新一代製造業(ye) 信息化應用平台,是G22恒峰股份在製造業(ye) 信息化的長期實踐積累過程的結晶。該平台總結和歸納了信息化過程的一般規律,並結合製造業(ye) 的特點,能夠快速的為(wei) 產(chan) 品生命周期過程的各種管理係統提供平台支撐。
慧聯製造平台采用基於(yu) .net平台的多層體(ti) 係結構,業(ye) 務邏輯、數據訪問、界麵層分離的設計模式使得維護和擴展更加便捷,支持基於(yu) IE和WinForm兩(liang) 種界麵形式,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既保留了傳(chuan) 統的C/S模式豐(feng) 富的交互體(ti) 驗,又具有B/S模式分發部署簡單的優(you) 點。
慧聯製造平台還是一個(ge) 柔性、開放的係統平台,具有高度可擴展性。通過係統配置和二次開發,可以實現快速定製,滿足不同類型的企業(ye) 的應用要求,並能很好的適應用戶需求的變化,支持企業(ye) 持續的管理改進。
慧聯製造平台通過集成的PLM、PDM、MES軟件實現了產(chan) 品設計、工藝、製造等全生命周期的資源高效聚集和數據集成,在設計端通過建立知識庫實現工業(ye) 知識和製造技術的積累和分析,實現工業(ye) 技術軟件化;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為(wei) 工藝設計提供決(jue) 策支持。在製造端優(you) 化製造過程,實現設備、控製係統、能源等生產(chan) 要素的可視化和最優(you) 配置;利用工業(ye) 大數據分析產(chan) 品質量,指導工藝優(you) 化和設備維護。未來慧聯製造平台還將整合G22恒峰股份旗下更多的軟件產(chan) 品,支撐智能物流、智能供應鏈、大規模個(ge) 性化定製、遠程運維等業(ye) 務環節和新模式,力爭(zheng) 成為(wei) 我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又一麵鮮豔的旗幟。